当前位置:牛搬家 >>> 资讯 |
在徐汇区越界创意园区见到胡冬时,他正埋头吃着盒饭,时针指向下午1时30分。“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吃饭,只要5分钟,我还做不到。”说完,他又匆匆扒了几口。
“我叫胡冬,热爱互动。”80后小伙这句标志性的开场白让人记忆深刻。胡冬是上海众创空间联盟发起人、腾讯众创空间(上海)总经理,许多创业者都叫他“胡老师”。用通俗的话说,他的工作是帮助创业者加速成长。
胡冬办公室的大门,永远是打开的,创业者随时进出。而办公桌上,一直摆放着三盒他的名片。在胡冬看来,许多创业者很难独自完成“从零到一”的飞跃,而他愿意做的正是“从零到一”的“陪伴者”。
踩遍创业所有的“坑”
“交大创业活动发布”、“香港创客马拉松”……每个月,胡冬的日程表上,都被各种各样的创业活动“塞”满了,从南到北,全年无休。 下转◆8版 (上接第1版)他说起话来语速极快,他说这是被快节奏的工作逼出来的。每周,都有上百个创业者找他,希望给出意见或“把脉”。他曾经也是一名创业者,几乎踩遍了创业路上所有的“坑”。
胡冬曾在一家民营教育集团担任“CIO”(首席信息官),时髦的称呼叫“网管的头儿”,他逐渐接触投资分析工作,积累了不少看项目、对接资源的经验。
“创业需要好的平台,也需要机会。”5年前,胡冬联合几名创业合作者,发起启创中国项目。这个只做实践类创业活动的组织,在全国几大城市发动,每年有1000多个创业项目参加。听众中有资深投资人和专业人士等,不少项目在牵线搭桥下,从“点子”变成了“种子”。
通过“启创中国”的发展,胡冬看到上海创业环境和条件正变得越来越好,更多的“创客”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
不是“孵化器”而是“加速器”
顺着胡冬的办公室看过去,一切都是“敞开”的。每间用玻璃隔出的简易房间,甚至每张桌子的工位上,都是一个处于“进行时”的创业项目,这里24小时都有人在忙碌。2014年,腾讯上海创业基地就在这里诞生,为移动互联网+、数字娱乐等领域的入驻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。胡冬说,他所做的工作不是创业“孵化器”,而是“加速器”。
“如果每天有走来走去的人流,就算摆地摊,卖煎饼果子,是不是赚钱的机会更大?”腾讯众创空间正是给创业者提供这样的“人流量”,检验创业项目是否经得住市场考验。无论微信、QQ,还是应用宝,腾讯互联网生态圈中每天产生数以亿计的流量。每年,腾讯众创空间经过评估,集聚50个“互联网+”项目入驻,3?6个月时间内给予扶持和培训等。
作为众创空间“创业导师”,胡冬及时发现好的创业项目,让团队入驻,给产品导入流量,对创业者进行能力培训等。一家做“互联网+绘画”产品的企业,入驻后,通过流量测试,改善软件设计,打造“互动”产品??用户上传照片,系统自动生成卡通形象动图。产品后来升级成为一个二次元社交应用,在没正式投入市场前就吸引了大量“粉丝”。在胡冬看来,这是模拟市场,跳出了平台的思维。
“互联网创业者面临的难题,往往是缺资金、缺场地、缺曝光、缺流量。”胡冬说,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年代,更需培育良好的“生态圈”,“政府和市场牵手,才能让产业链圆圈完成‘闭环’,进入良性循环。”在腾讯众创空间,腾讯提供免费的线上开放资源,徐汇区政府提供免费场地,不收租金,创业者在这里也能得到更多的产业资源。
创业要不断“试错”
“不试错几次,怎么能找到成功的路?”在胡冬看来,创业最需要的是试错的精神。
一位来自江苏徐州的创业者,初次创业点子是做自助式的“智能搓背仪”。但他遇到麻烦,找不到合作者。当他找到胡冬团队时,胡冬劝他:“如果你的点子被拒绝了多次,不妨先进行市场调研。”他去卫浴市场做了几个月销售,发现新机遇,创业点子改做冷热恒温的智能水龙头。进行项目路演时,有3家投资人敲定了他的项目。
然而,这位创业者的故事还没结束。经过多次实验,受控制恒温的零配件技术所限,智能水龙头项目最终失败了。在胡冬的鼓励下,他并不气馁,调整方向,研发了一款可消毒的毛巾架,颇受年轻妈妈欢迎,这一产品计划今年7月推入市场。
“判断创业成不成功,不要简单用赚多少钱去衡量。”胡冬说,创业成败不在一时,只要人靠谱、方向靠谱、能拿到投资,“能活下去走上轨道,这也是一种成功。”
胡冬如今还是徐汇漕河泾望族城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,“热爱互动”的他,在推出“迷你创业吧”、“创业周末”等交流平台时,还组织青年交友、运动健身和公益活动等,服务白领青年创新创业需求。